介绍邓稼先爱国事迹PPT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领导,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原子能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副主席。求学之路邓稼先早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他面对中华民族千年未有的大好机遇,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为国筑盾的道路。他隐姓埋名28载,全身心投入到核武器事业中,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研发原子弹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邓稼先从美国回到北京后,接受组织安排,转而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工作。随后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邓稼先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邓稼先谈话,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主义思想熏陶的妻子许鹿希明白,丈夫肯定是要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研制氢弹原子弹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而氢弹则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氘、氚等较轻的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更大能量。由于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产生能量更大,因此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比要大得多。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速度之快,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次试验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国防科研领域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作为氢弹理论设计总负责人,邓稼先立下了汗马功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稼先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身患癌症,1986年7月29日不幸逝世,终年62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然以超常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病痛,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邓稼先的一生,是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